解放战争,陈粟三野歼敌247万,四野歼敌323万,最多却是二野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35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关于哪个部队消灭敌人最多的问题,有人觉得是打辽沈战役的四野最厉害,也有人认为是打淮海战役的三野功劳最大。但根据解放军各部队的战绩记录,真正歼敌数量排第一的,反而是长期在山里打游击、主要承担牵制敌军任务的二野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?

1945年8月,刚进入东北的共产党部队还没站稳脚跟,枪支弹药也不够用。当时土匪和伪军到处搞破坏,搞得战士们情绪低落。黄克诚在发给毛主席的电报里,详细汇报了东北部队当时遇到的这些困难。

没人支持、没有老百姓、失去政权、缺吃少穿、没钱没药、连衣服鞋子都没有

国民党在东北的部队主要由抗战时期幸存下来的老兵组成,这些士兵身经百战,配备着先进的美式武器,当时部队的斗志也非常高昂。

面对新情况,党中央及时改变策略,不再坚持"独控东北",转而采取"放弃主要城市,控制周边地区"的方针。

经过三年时间,东北野战军在老百姓的大力帮助下,从最初约11万人的规模快速成长,现在主力部队已超过70万人。如果算上地方上的武装力量,总兵力达到了105万之多。

国民党虽然拥有55万兵力,分成4个兵团,但这些部队分散在长春、沈阳和锦州三地,彼此之间无法相互支援。更麻烦的是,他们内部还经常闹矛盾,指挥不统一。

在锦州战役期间,蒋介石要求卫立煌从沈阳派兵增援锦州。但卫立煌坚决不同意,他判断解放军包围锦州其实是个陷阱,真正目的是引诱援军出动然后一举歼灭,派兵支援只会白白送死。

1948年10月1日,东北野战军接连拿下义县、高桥和绥中几个县城,把范汉杰带领的15万大军分割成三部分,分别困在锦州、锦西和山海关三个地方。他们还切断了锦州的空中通道,让锦州彻底成了一座孤城。

听说这个消息后,蒋介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为了给东北的50万精锐部队留条退路,他硬是命令沈阳的主力部队组成"西进兵团",又从华北和山东调来11个师组建"东进兵团"。这样东西两路大军同时出动,准备对包围锦州的东北野战军来个两面夹击。

10月5日这天,东野部队的前线指挥所开了个重要作战会议,敲定了攻打锦州和阻击敌人增援的详细计划。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就此展开,这场防御战后来成为教科书般的经典战例。

第四纵队赶到战场后马上开始抢修防御设施,战士们迅速挖掘战壕、搭建地堡和掩体。但这些防御工事根本扛不住国民党军队的猛烈炮火,空军轰炸、海军炮击加上陆军重炮轮番上阵,转眼间就把刚修好的阵地炸得稀烂。

蒋介石手下的国民党军队接到死命令,像疯了一样连续六天六夜猛攻塔山。解放军防守部队承受着开战以来最猛烈的冲击,战斗最激烈的地方,阵地反复争夺了九次之多。

四纵拼死守住阵地,他们清楚要是塔山丢了,国民党的"东进兵团"就会像洪水决堤似的,不到一小时就能冲到锦州城下。

10月14日上午10点,刘亚楼将军发出总攻指令,500门火炮同时向锦州城内的战略目标开火。激战持续了8个小时后,解放军成功占领了锦州。

锦州失守后,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依然存在。蒋介石和卫立煌在作战计划上还是谈不拢,蒋介石想把沈阳的主力部队调去夺回锦州,这样既能恢复沈阳到锦州的交通线,又能和傅作义的部队互相配合。

卫立煌主张死守沈阳,等待合适机会再连接各处据点,但蒋介石马上撤换了他,改由杜聿明全权负责指挥。

杜聿明认为夺回锦州希望渺茫,不愿执行蒋介石的指令。这时廖耀湘从前线来电请求撤退,正当他们争执不下之际,解放军已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廖耀湘的部队。

11月2日辽沈战役落下帷幕,东北野战军在这场战役中消灭了47万多国民党军队,创下了他们单次战役歼敌数量的最高纪录。

1949年3月,原东北野战军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。根据四野的作战记录显示,在整个解放战争四年时间里,这支部队共打垮国民党正规军188万,剿灭国民党地方武装135万,两项加起来总共消灭敌人323万。

辽沈战役在东北地区激战正酣,与此同时,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场,另一场大战也一触即发。

淮海战役跟辽沈、平津两大战役不同,当时解放军实力相对较弱。能打赢这场仗,主要是因为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灵活调整作战计划。前线指挥部遵循"敌人变我们就变"的原则,根据国民党军的动向随时改变战术。

这场战役中,解放军总共投入60万兵力,对阵国民党80万大军。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包括两部分:华东野战军有16个纵队加4个旅,共40多万人;中原野战军则有7个纵队加4个旅,约20万人。

战斗刚开始时,咱们的主要任务是调集主力部队,先把孤军冒进的黄百韬兵团给收拾了。这样就能在敌人防线中间撕开个口子,把刘峙带领的敌军分割包围起来。

1948年10月下旬,粟裕根据中央军委的安排,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,并将计划用电报形式上报给中央军委。

11月6日,中野部队解放郑州、拿下开封后,迅速推进到商丘一带,与华野主力部队协同作战。面对解放军来势汹汹的进攻,刘峙慌了神,接连给蒋介石发紧急电报求援。

8日,国民党黄百韬兵团正往徐州方向撤退,部队沿着运河一带行进。就在这时,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何基丰和张克侠带着59军的两个师和77军的一个半师,在贾汪、台儿庄一带宣布起义。

解放军山东兵团抓住战机迅速向南推进,与起义部队协同作战,成功堵住了黄百韬兵团向西撤退的通道。

这时候,华东野战军的部队从东边、南边和北边同时向敌人逼近,勇敢地穿插到黄百韬兵团和徐州敌军中间,把黄百韬兵团团团围困在碾庄附近的二十多个村子里。

黄百韬部队还在依靠之前修建的防御工事死守。面对敌军优势兵力,华东野战军各部队没有选择强攻硬打,而是灵活转变战术,把运动战转为阵地攻坚战,跟敌人拼持久战,看谁能坚持到最后。

从16号晚上打到22号天亮,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第七兵团,包括五个军总共12万多人。兵团司令黄百韬在战斗中受伤后自杀身亡。

战斗很快进入第二阶段。为了配合解放军在南线围剿黄维兵团的行动,中原野战军全部和华东野战军部分部队调集主力,在徐州南部和蚌埠北部设防,成功阻挡了邱清泉、孙元良兵团从徐州方向的增援。这些阻击行动完全瘫痪了敌军的机动能力,为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在主要战场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12月,粟裕指挥部队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,同时留出一面进行阻击,成功把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围困在陈官庄、李石林和青龙集地区。由于同时消灭两股敌军难度太大,而黄维兵团规模较小更容易歼灭,总前委决定先集中力量解决黄维兵团。

从整体战局看,我军当时形势并不占优,但灵活运用运动战术,在关键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,最终确保了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。

1949年1月10日,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大获全胜,彻底消灭了国民党最精锐的55万多部队。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震惊世界,连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都在当天的日记里连连感叹:"60万打败80万,真是了不起!太不可思议了!"

1949年,华东野战军正式更名为第三野战军。在四年的解放战争期间,这支部队总共消灭了247万名敌军。

三大战役打赢后,国民党在长江以北彻底垮了,剩下的部队都往华南和西南方向逃窜。当时国民党在西南地区凑了37个军大约45万人,蒋介石还想着靠这点残余兵力在西南负隅顽抗。

1949年5月,毛泽东主席下达指示:第二野战军要在两个月内做好西进准备,主力部队或全部兵力开往四川、贵州和西康地区开展工作。

二野部队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,在解放战争刚开始时主要任务是绕到敌人后方进行牵制,比如长途奔袭大别山,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,让蒋介石坐立不安。到了战争中期,他们先是协助三野打赢淮海战役,后来又和四野一起发动了广东战役。

根据毛主席的部署,第二野战军前线委员会经过研究,确定在11月份向西南地区发起军事行动。

左路部队由二野五兵团和三兵团10军组成,他们先打贵州,拿下毕节和遵义,堵住四川敌人往贵州逃跑的路线。接着从川南方向包抄过去,完成一个大范围的包围圈。

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当五兵团秘密向湘西转移时,贺龙和李井泉带领的十八兵团在川北地区大张旗鼓地行动。他们调集部队绕道秦岭,时不时假装进攻秦岭防线,摆出一副要从川北攻打四川的架势。这样一来,成功地把胡宗南的主力部队拖在了秦岭一带。

第四野战军全力围剿湘桂地区的白崇禧部队,同时为第二野战军主力秘密集结湘西地区创造条件,以便出其不意地进攻贵州。

11月3日这天,第二野战军总部下达作战命令,主力部队从湖北巴东到贵州天柱之间500多公里的战线上,同时向敌军发起突袭。这次多路并进的攻势,一下子就把敌人准备在西南地区的防御计划全给搅乱了。

这时蒋介石才恍然大悟,急忙命令胡宗南的部队从秦岭一带赶紧往南撤退,让他们在成都周边布防,或者尝试突破包围往西康和云南方向逃跑。
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准备攻打重庆的战斗也要开始了。11月27日这天,国民党在重庆的渣滓洞和白公馆干出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。看到这种情况,二野指挥部在11月30日紧急下达了攻打重庆的作战命令。

调派5个师继续追击围剿往木洞和重庆方向逃跑的敌军;同时安排4个师立即从当前位置快速渡过长江,抢占并守住长江北岸的阵地。

12月初,蒋介石乘飞机从重庆逃往成都。次日,解放军就开进了重庆城,还搞了个挺热闹的进城欢迎仪式。

12月底,驻扎在成都周边的胡宗南部队等7个兵团共30万士兵士气低落,毫无战意。第二野战军指挥部分析局势后,做出了这样的判断。

胡宗南的部队现在士气低落,像受惊的野狗一样整天担惊受怕。我们虽然结束了追击行动,但还是要认真对待眼前的敌人。要知道这不是随便冲两下就能消灭的,二野部队必须格外小心,千万不能轻敌大意。

在军事打击和政治劝降的双重压力下,胡宗南的部队很快土崩瓦解,不是被消灭就是起义投降。最后胡宗南只能带着一小撮残兵乘飞机仓皇逃离西南地区。

在短短57天内,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奔袭1500公里,彻底击溃国民党胡宗南等部队。这场战役共歼敌约90万,其中40多万人缴械投降,另有40多万人阵前起义。这场辉煌胜利为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写下了完美终章。

根据统计数据显示,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期间总共消灭了330万敌军。其中包括230万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部队,以及100万国民党土匪武装。这个歼敌总数在所有野战军中排名第一。

歼敌数字只能反映一支部队遇到的敌人数量,真正衡量战斗力要考虑多方面因素,不能光看消灭了多少敌人。解放战争时期,几大野战军各自承担着中央分配的不同作战任务,都出色完成了使命。那么这几支主力部队后来都去了哪里?

1950年4月,随着全国即将解放、社会逐渐安定,国家发现维持大批军队的开销与发展经济的需求产生了冲突。为此,党中央作出了裁减军队规模、优化编制的决定。

根据聂荣臻代总长的建议,当时除了第三野战军要执行攻打台湾的任务外,其他野战军和兵团都撤销了编制,统一合并到大军区和省级军区里。
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朝鲜突然打起了仗,原本打算裁军整编的工作没能全部完成,有些部队反而还增加了人手。

1955年4月,原来的几个野战军正式撤销番号。按照国防部发布的《全国军区调整方案》,原先的东北、华北等6大军区被重新划分成了12个更小的军区。

各大战区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,负责组织、协调和管辖本战区内的作战部队、地方驻军和民兵力量。

1955年4月上旬,南京军区正式组建,与此同时,原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的编制被撤销。

4月中旬,广州军区正式组建,同时撤销了中南军区和第四野战军的编制。

4月底,成都军区和兰州军区正式组建,同时撤销了原先的西南军区、第二野战军以及西北军区、第一野战军的编制。

《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消灭了多少敌军》王作化

《辽沈大战——掐住老蒋命脉》李润波

《为什么解放贵阳是西南战役的第一仗》叶江华

《淮海大战的战略规划是怎么制定和变化的》殷相国

《四大野战军的编号是什么时候撤销的》沙丹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重庆时时彩同步开奖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